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劳动部关于颁发《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7-07 05:48:3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17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关于颁发《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的通知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颁发《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的通知
1993年9月3日,劳动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铁道部、邮电部、水利部、中电联、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社会保险管理机构:
为了进一步健全全国社会保险统计组织工作,加强社会保险事业的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我部制定了《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和《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现予发布。执行中有何问题,望及时函告我部。附件:1.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
2.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

附件1:社会保险统计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地组织社会保险统计工作,保证社会保险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统计在社会保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社会保险统计是劳动统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对社会保险事业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含经国务院批准实行退休费用系统统筹的部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管理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女职工生育保险统计(失业保险统计另行规定)。
第四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必须依照本规定建立健全原始记录,设置统计台账,填报统计报表。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社会保险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统计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同级劳动部门、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及上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应配备具有统计专业知识的人员担负社会保险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有条件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可设立统计机构。
第七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必须依照本规定和有关规定,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三章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统计职责
第八条 劳动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劳动统计的政策和规定;
(二)制定和实施全国社会保险统计调查计划,组织和协调全国社会保险统计工作;
(三)拟订全国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健全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体系;
(四)搜集、整理、提供全国社会保险统计资料,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实行统计监督;
(五)检查、审定、管理全国社会保险统计资料;
(六)组织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七)在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和加强社会保险统计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八)指导、监督地方和部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社会保险统计工作。
第九条 地方和部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计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一)完成上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制定的统计调查计划,接受上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对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二)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保险统计调查计划及其调查方案,组织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保险统计工作;
(三)搜集、整理、提供本地区、本部门社会保险统计资料,对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实行统计监督;
(四)按规定检查、审定、管理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保险统计资料;
(五)组织本地区、本部门的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第十条 统计人员的权限:
(一)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社会保险资料;
(二)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
(三)对在统计调查工作中发现的违反国家政策和法规的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反映;
(四)依照《统计法》的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
第十一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统计人员违反《统计法》和本规定时,视其情节轻重,对有关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给予行政处分。对构成犯罪的人员,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报表
第十二条 统计调查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按照统计调查项目编制统计调查计划和相应的统计调查表。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拟订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社会保险统计调查项目和报表制度,经同级劳动部门审批后报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统计标准由劳动部统一制定。
地方劳动部门和实行系统统筹的部门可以制定补充性的社会保险统计标准,但不得与全国社会保险统计标准相抵触。
第十四条 劳动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实行统计年报会审检查制度,每年组织全国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计年报会审检查工作。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组织半年报或年报的会审检查工作。
地方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统计报表审核制度,即实行统计人员自审,本级机构负责人复审。

第五章 统计资料的档案管理与公布
第十五条 属于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计调查范围内的统计资料,分别由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建立统计档案,实行统一管理。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统计资料经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核后,报同级劳动部门审批并公布。
第十七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人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和本规定提供的统计资料不得修改;如果认为统计资料不实,应当责成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人员核实订正;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提供的统计资料如果上报期限已到,可先行上报并加说明,核实后确有错误,应当在上级规定的期限内订正。
第十八条 属于国家机密的统计资料,必须保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劳动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制度

一、实施办法
(一)本套报表的调查对象为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由地方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以及实行系统统筹的部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填报。报表汇总采取逐级汇总上报方式。
(二)本套报表中的计量单位,金额为元,人数为人。上报劳动部的报表,金额单位为万元,不保留小数。
(三)各表的填报单位、统计范围、报送时间和报送方式见报表目录。

二、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
(一)《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表
1.“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2.“收入合计”:指报告期内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四项基金收入之和,包括征缴收入和其他收入。
3.“征缴收入”: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向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职工个人实际征缴的基本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之和。包括单位或个人补缴历年欠缴的基金收入(实行差额缴拨办法的单位,按全额计算,下同)。
4.“其他收入”: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以外的收入,包括财政补贴收入、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兑付有价证券利息收入、基金保值增值纯收益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基金异地转移收入以及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等,不包括下级上解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
5.“支出合计”:指报告期内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实行支付的社会保险金、管理服务费和其他支出之和。
6.“社会保险金”: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向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人员支付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女职工生育保险及医疗保险费用之和(实行差额缴拨办法的单位,按全额计算,下同)。
7.“管理服务费”: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规定从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中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之和。
8.“其他支出”:指除社会保险金和管理服务费以外的支出,主要包括基金异地转移支出、银行手续费、从基金中直接提取的退休人员服务经费以及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等。
9.“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10.“国有企业”:指参加全民所有制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全民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计入“国有企业”。
11.“城镇集体企业”:指参加集体所有制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企业。包括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集体事业单位。
12.“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指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企业和其他企业。
13.“外商投资企业”:指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的港澳台投资企业也计入此项。
14.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按其参加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办法分别计入“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和“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以下各表甲栏分组凡与本表相同的,含义也相同。另有解释者除外。
(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职工人数》表
1.“应参加统筹单位数”:指按当地政府规定,截止报告期末应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范围的单位数。
2.“已参加统筹单位数”:指截止报告期末实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数。
3.“应参加统筹的职工人数”:指按当地政府规定,截止报告期末应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范围的单位的职工人数以及个体劳动者。
4.“已参加统筹的职工人数”:指按当地政府规定,截止报告期末实际参加统筹的职工人数以及个体劳动者。
5.“国有企业职工”中,“长期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混岗的集体正式工以及1971年11月30日以前参加工作的计划内长期临时工;“合同制职工”,指用工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含“农民合同工”、“农民轮换工”等,不含用全民企业指标安排到集体企业的“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指用工合同期限不满一年的职工,包括临时性的、季节性的职工。
6.“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中,“长期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和合同制职工,含按国家规定保留全民所有制身份的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含用全民所有制指标安排到集体企业就业的“合同制职工”。
7.“外商投资企业”中,各类职工仅指中方职工,不包括外方职工。“长期职工”仅指合同制职工。
(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离退休人员数》表
各项指标口径与表二相同。“原固定职工”:指以固定职工身份享受养老金待遇的离退休人员。
(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表
1.“工资总额”:指报告期内作为提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数的工资总额。工资总额的统计口径以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为准(下同)。
2.“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3.“应收合计”:指报告期内所有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之和,包括单位应缴纳和个人应缴纳两部分。
4.“已收合计”: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向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和个人实际征缴到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及其他收入之和。在报告期内收缴的单位和个人历年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单位缴纳”和“个人缴纳”栏目。
5.“其他收入”:指报告期内除征缴收入之外的其他实际收入。包括财政补贴收入、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兑付有价证券利息收入、基金保值增值纯收益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基金异地转移收入等。
6.“支出合计”: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构支出的离退休费用、管理服务费及其他费用之和。
7.“离退休费用”: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统筹项目和标准向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实际支付的离退休费用之和。
8.“管理服务费”: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规定,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
9.“其他支出”: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支付的除离休退休退职费用和管理服务费以外的费用,主要包括基金异地转移支出、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从基金中直接提取的退休人员服务经费等。
10.“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的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五)《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情况》表
企业离退休费用大于缴纳养老金的情况和企业离退休费用小于缴纳养老金的情况中的“金额”: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拨付给该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用大于或小于该企业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差额。
(六)《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本情况》表 1.“单位数”:指截止报告期末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并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直接经办的单位数。
2.“职工人数”:指报告期末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和个体经营者。
3.“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4.“收入”:指报告期内企业和个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基金异地转移收入、利息收入等。
5.“支出”:指报告期内按规定支付给职工或遗属的补充养老保险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金、异地转出基金等。
6.“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的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七)《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职工人数、工资及因工伤亡人数》表
1.“职工人数”:指报告期末已经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职工人数。
2.“工资总额”:指报告期内作为提取工伤保险基金基数的工资总额。
3.“伤残人数小计”:指报告期内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因工负伤与职业病致残的职工人数(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须由各级劳动部门劳动鉴定委员会依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险字〔1992〕号)鉴定确认)。
4.“因工死亡人数”:指报告期内因工死亡的人数,包括因工致残人员在报告期内死亡按因工死亡处理的人数。
(八)《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情况》表
1.“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工伤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2.“应收”:指报告期内所有已经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应该缴纳的工伤保险费金额。
3.已收中“单位缴纳”: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从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实际征缴到的金额。
4.已收中“其他”:指报告期内除单位缴纳以外的收入,包括财政补贴收入、利息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等。
5.支出中“工伤费用”: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照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项目,支付给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因工伤亡人员的全部费用。
6.支出中“管理服务费”: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
7.支出中“其他”:主要包括银行手续费等。
8.“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工伤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九)《女职工生育保险情况》表
1.职工人数中“合计”: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单位的全部职工。
2.“本期生育女工”:指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在报告期内生育女职工人数。
3.“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4.“应收”:指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在报告期内按照规定标准应该缴纳的生育保险费金额。
5.已收中“单位缴纳”: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从参加生育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的单位实际征缴到的金额。
6.已收中“其他”:指报告期内生育保险基金利息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等。
7.“生育补偿费”: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在报告期内按照女职工生育社会保险统筹项目,支付给生育女职工的费用之和。
8.“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生育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十)《医疗保险情况》表
1.“人数”:分别指截止报告期末参加职工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职工人数和参加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员数。
2.“期初结余”:分别指截止上年末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滚存绫金额和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
3.“应收”:指报告期内按规定标准单位和个人应该缴纳的金额之和。
4.“征缴收入”: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向单位和职工个人实际征缴到的金额。
5.收入中“其他”:指报告期内除征缴收入之外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滞纳金收入、罚款收入、基金异地转移收入等。
6.“医疗费用”:分别指报告期内从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和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基金中为参加统筹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治病按规定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用,不包括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所属的医疗部门的管理费用。
7.“管理服务费”: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规定分别从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和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基金中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所属的医疗部门的管理服务费用计入此项。
8.支出中“其他”:指报告期内除医疗费用和管理服务费以外的支出,包括银行手续费、基金异地转移支出等。
9.“期末结余”:分别指截止报告期末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和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基金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十一)《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基本情况》表
1.“机构数”:指截止报告期末独立设立的社会保险管理事业机构,不包括兼管社会保险工作的机构,如劳动部门的保险处、产业部门的劳资处等。
2.“人员编制数”:指截止报告期末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经当地编委批准的编制人数。
3.“实有人员数”: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实际在编和非在编的人数,包括长期职工(含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和借调、聘用人员,不包括在企业、银行等单位聘用的专管员、代办员。
4.实有人员数中的“财会人员”、“统计人员”、“微机人员”三类人员中出现兼职情况,只归属其主要工作岗位一类。
5.“期初结余”:指截止上年末各项管理服务费滚存结余金额,包括上年末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专业基金滚存结余。
6.“本年提取”: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分别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女职工生育保险基金和医疗保险基金中按规定标准提取的管理服务经费之和。
7.“财政补贴”: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从财政部门得到的弥补管理服务费不足的财政补贴经费。
8.收入中“其他”:指报告期内除本年提取和财政补贴之外的收入,主要包括管理服务费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兑付有价证券利息收入等。
9.“支出”:指报告期内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管理服务费全部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公务费支出、业务费支出、设备购置费支出、基建修缮费支出、房屋租赁费支出以及从管理服务费中开支的退休职工服务费等。
10.“期末结余”:指截止报告期末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管理服务费滚存结余金额,即期初结余+报告期内(收入--支出)之和。
(十二)《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人员构成情况》表
1.“文化程度”:指取得相应文凭或同等学历。
2.“技术职称”:指被聘用的职称和取得资格的职称。
3.“按文化程度分”和“按技术职称分”中的“人员合计”: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内的实有人员。

三、社会保险统计报表审核重点
(一)表一
1.宾栏关系:
(1)1+2--5=9;(2)2=3+4;(3)5=6+7+8
2.甲栏关系:
(1)1=2+3+4;(2)4≥5
(二)表二
1.宾栏关系:
(1)3=4+6;4≥5;(2)7=8+10;8≥9
2.甲栏关系同表一
(三)表三
1.宾栏关系:
(1)1=2+3+4;(2)5=6+7+8
2.甲栏关系同表一
(四)表四
1.宾栏关系:
(1)2+6--11=15;(2)3=4+5;(3)6=7+10;(4)7=8+9;(5)11=12+13+14
2.甲栏关系:
(1)1=2+6+10;(2)2=3+5;3≥4;(3)6=7+9;7≥8;(4)10≥11
(五)表五
甲栏关系同表一
(六)表六
1.宾栏关系:
(1)3+4--5=6
2.甲栏关系:
(1)1=2+3+4;(2)5=6+7+8
(七)表七
1.宾栏关系:
(1)2>4;(2)4=5+6+7
2.甲栏关系同表一
(八)表八
1.宾栏关系:
(1)1+3--6=10;(2)3=4+5;(3)6=7+8+9
2.甲栏关系同表一
(九)表九
1.宾栏关系:
(1)2>3;(2)4+7--10=14;(3)7=8+9;(4)10=11+12+13
(十)表十
1.宾栏关系:
(1)3+5--8=12;(2)5=6+7;(3)8=9+10+11
(十一)表十一
1.宾栏关系:
(1)3>4+5+6;(2)8+9--13=14;(3)9=10+11+12
2.甲栏关系:
(1)1=2+3+4
(十二)表十二
1.宾栏关系:
(1)1=2+3+4;(2)5=6+7+8+9;(3)1=5
2.甲栏关系同表十一
(十三)逻辑关系
1.表一宾栏1=表四宾栏2+表六宾栏3+表八宾栏1+表九宾栏4+表十宾栏3
2.表一宾栏2=表四宾栏6+表六宾栏4+表八宾栏3+表九宾栏7+表十宾栏5
3.表一宾栏3=表四宾栏7+表八宾栏4+表九宾栏8+表十宾栏6
4.表一宾栏4=表四宾栏10+表六宾栏4+表八宾栏5+表九宾栏9+表十宾栏7
5.表一宾栏5=表四宾栏11+表六宾栏5+表八宾栏6=表九宾栏10+表十宾栏8
6.表一宾栏6=表四宾栏12+表八宾栏7+表九宾栏11+表十宾栏9
7.表一宾栏7=表四宾栏13+表八宾栏8+表九宾栏12+表十宾栏10
8.表一宾栏8=表四宾栏14+表六宾栏5+表八宾栏9+表九宾栏13+表十宾栏11
9.表一宾栏9=表四宾栏15+表六宾栏6+表八宾栏10+表九宾栏14+九十宾栏12
10.表一宾栏7=表十一宾栏10
11.表十一宾栏3≥表十二宾栏1
表十一宾栏3≥表十二宾栏5
社会保险统计报表目录
------------------------------------------------------------
| 表 号 | 表 名 |报告期别|
|----------------|----------------------------|--------|
| | | |
| | | |
| | | 年 报|
|劳险年综1表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 半年报|
| | | |
| | | |
|----------------|----------------------------|--------|
|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 | |
|劳险年综2表 | | 同上表|
| |统筹职工人数 | |
|----------------|----------------------------|--------|
|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 | |
|劳险年综3表 | | 同上表|
| |统筹离退休人员数 | |
|----------------|----------------------------|--------|
|劳险年综4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 同上表|
|----------------|----------------------------|--------|
|劳险年综5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情况 | 同上表|
------------------------------------------------------------
--------------------------------------------------------------------------
填报单位 | 统计范围 | 报送时间 | 报送方式 |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 | | | |
划单列市社会保险管理机 |参 加 社 |年报:二 | 报 表 |
构,铁道部、邮电部、水利 |会 保 险 |月底前 | 及 数 |
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基 金 统 |半年报: | 据 库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 |筹 的 单 |七月底 | 同 时 |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位 |前 | 报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续表
------------------------------------------------------------
| 表 号 | 表 名 |报告期别|
|----------------|----------------------------|--------|
|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 | |
|劳险年综6表 | | 同上表|
| |性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 |
|----------------|----------------------------|--------|
| |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 | |
|劳险年综7表 |的职工人数、工资及因工伤亡 | 同上表|
| |人数 | |
|----------------|----------------------------|--------|
|劳险年综8表 |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 同上表|
|----------------|----------------------------|--------|
|劳险年综9表 |女职工生育保险情况 | 同上表|
|----------------|----------------------------|--------|
|劳险年综10表 |医疗保险情况 | 同上表|
|----------------|----------------------------|--------|
| | | |
|劳险年综11表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基本情况 | 年 报|
| | | |
|----------------|----------------------------|--------|
|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人员构成 | |
|劳险年综12表 | | 年 报|
| |情况 | |
|----------------|----------------------------|--------|
| | | |
|劳险年综13表 |实行社会保险统筹的市县数 | 年 报|
| | | |
------------------------------------------------------------
--------------------------------------------------------------------------
填报单位 | 统计范围 | 报送时间 | 报送方式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同上表 |
------------------------------|------------|------------|------------|
| 社会保险 | | |
同上表 | | 二月底前 | 同上表 |
| 管理机构 | | |
------------------------------|------------|------------|------------|
| 社会保险 | | |
同上表 | | 二月底前 | 同上表 |
| 管理机构 | | |
------------------------------|------------|------------|------------|
| 国家市县 | | |
同上表 | | 二月底前 | 同上表 |
| 行政区划 | | |
--------------------------------------------------------------------------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万元
------------------------------------------------------------------------
|期 初| 收
| |------------------
|结 余|合 计|征缴收入|
------------------------------------------|--------|------|--------|
甲 |序 号| 1 | 2 | 3 |
----------------------------------|------|--------|------|--------|
总 计 | 1 | | | |
一、国有企业 | 2 | |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 3 | | | |
三、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 4 | | |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5 | | |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表 号:劳险年综1表
制表机关:劳动部
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 号:劳部发〔1993〕257号
--------------------------------------------------------------------
入 | 支 出 | 期 末
------|----------------------------------------------|
其 他|合 计| 社会保险金 | 管理服务费 |其 他| 结 余
------|------|--------------|--------------|------|------------
4 | 5 | 6 | 7 | 8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报出日期:199 年 月 日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职工人数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人
------------------------------------------------------------------------
|统筹单位数(个)|
|----------------|------------------
| | | 应 参
| | |------------------
|应参加| 已参加| |
| | |合 计|长期职工--
| | | | |
----------------------------------|------|--------|------|--------|
甲 |序 号| 1 | 2 | 3 | 4 |
--------------------------|------|------|--------|------|--------|
总 计 | 1 | | | | |
一、国有企业 | 2 | | |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 3 | | | | |
三、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 4 | | | |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5 | | | |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表 号:劳险年综2表
制表机关:劳动部
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 号:劳部发〔1993〕257号
----------------------------------------------------------------
职 工 人 数
----------------------------------------------------------------
加 | 已 参 加
--------------------|------------------------------------------
| | | |
----------|临时职工|合 计|长期职工------------|临时职工
合同制职工| | | |合同制职工|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报出日期:199 年 月 日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离退休人员数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人
--------------------------------------------------------------------------------
| 应参加统筹的年末人数 |
|------------------------------------------|
|合 计|原固定职工|原合同制职工|原临时工|
----------------------------------|------|----------|------------|--------|
甲 |序 号| 1 | 2 | 3 | 4 |
--------------------------|------|------|----------|------------|--------|
总 计 | 1 | | | | |
一、国有企业 | 2 | | |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 3 | | | | |
三、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 4 | | | |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 5 | | | |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表 号:劳险年综3表
制表机关:劳动部
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 号:劳部发〔1993〕257号
--------------------------------------------
已参加统筹的年末人数
--------------------------------------------
合 计|原固定职工|原合同制职工|原临时工
------|----------|------------|----------
5 | 6 | 7 | 8
------|----------|------------|----------
| | |
| | |
| | |
| | |
| | |
--------------------------------------------
报出日期:199 年 月 日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万元
------------------------------------------------------------------------------------
| | | 收
| | |--------------------------------
|工 资|期 初| 应 收 |
| | |----------------------|--------
|总 额|结 余| |单 位|个 人| |
| | |合 计| | |合 计|
| | | |缴 纳|缴 纳| |
----------------------------------|------|------|------|------|------|------|
甲 |序 号| 1 | 2 | 3 | 4 | 5 | 6 |
--------------------------|------|------|------|------|------|------|------|
总 计 | 1 | | | | | | |
一、国有企业 | 2 | | | | | | |
1.长期职工 | 3 | | | | | | |
其中:合同制职工 | 4 | | | | | | |
2.临时职工 | 5 | | | | | | |
二、城镇集体企业 | 6 | | | | | | |
1.长期职工 | 7 | | | | | | |
其中:合同制职工 | 8 | | | | | | |
2.临时职工 | 9 | | | | | | |
三、其他各种经济类型企业 |10 | | | | | | |
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11 | | | | | | |
------------------------------------------------------------------------------------
单位负责人签章: 处(科)负责人签章: 制表人签章: 报出日期:
表 号:劳险年综4表
制表机关:劳动部
备案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 号:劳部发〔1993〕257号
----------------------------------------------------------------------------
入 | 支 出 |
----------------------------------|------------------------------|
已 收 | |离 退|管 理| |期 末
----------------------------------| | | | |
征缴收入 | |合 计|休 退|服 务|其 他|结 余
--------------------------|其 他| | | | |
小 计|单位缴纳|个人缴纳| | |职 费| 费 | |
------|--------|--------|------|------|------|------|------|--------
7 | 8 | 9 | 10| 11| 12| 13| 14| 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9 年 月 日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情况
填报单位: 199 年(半)年报 单位:人
--------------------------------------------------------------------------------
| 企业离退休费用大于缴纳养老金的情况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北省建设厅


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

冀建质〔2002〕214号


各市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华北石油管理局:
为加强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保障职工人身安全,《河北省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经第11次厅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河北省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二○○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河北省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市政建设职工的人身安全,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依据《河北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道路、桥梁、排水、供水等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及其有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是指市政建设工程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第四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市政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具体工作由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总站负责。
设区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市政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具体工作可由其所属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安监站)负责。
第五条 从事市政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企业以及监理等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有关建设工程、市政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规章和标准、规范、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第六条 各级安监站,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员(以下简称安监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七条 安监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职称,有3年以上现场管理经历;
(二)系统掌握国家和上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较丰富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知识;
(三)身体健康,熟悉本职工作,工作认真,作风正派,秉公执法。
第八条 各级安监站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状况、季节施工安全预防工作重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第九条 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应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综合水平,减少或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 市政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企业应当到工程所在地的安监站办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备案手续。
第十一条 市政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应当按照《河北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资格认证实施办法》(冀建质[1996]13号)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开展建设活动。
第十二条 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应当符合《河北省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试行)》的规定。
第十三条 施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的负责人为本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第十四条 施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省、市的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未经培训或者培训后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第十五条 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安监站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市安监站在二十四小时内报省安监总站和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按照《河北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二00二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经贸投资〔2005〕1027号)


各市、经济强县(市、区)经贸委(经委、经贸局):
为规范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加强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促进我省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5〕45号)的要求,我委制定了《浙江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浙江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加强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促进我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推进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是指由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贸委)确定的年度重点技改项目。
  第四条 省经贸委和各市、县(市、区)经贸主管部门是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管理部门。
  第二章 项目的申报和选择
  第五条 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一)紧紧围绕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严格执行《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浙政发〔2003〕25号)和《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浙政办发〔2004〕113号)。为突出重点,每年在企业技术改造项目中选择若干技术含量和投资强度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加以重点支持和指导。
  (二)大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型实用专利技术的应用,鼓励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提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内涵。
  (三)突出加快我省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坚持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沿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努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不断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推进以产品信息化、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五)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区域特色经济,强化项目的示范性和带动性,促进我省制造业的进一步提升、集聚和发展。
第六条 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申报条件
  (一)申报的项目原则上应是当年或上一年由各级经贸主管部门或省级以上开发区核准、备案及审批,且当年可开工建设的技术改造或招商引资项目;
  (二)项目已进行环境评价,并已由环保等部门批复同意;
  (三)项目建设资金已全部落实;
  (四)需征用土地的项目,应已通过国土资源部门用地预审,且征地指标已基本落实。
  第七条 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申报程序
  (一)每年年底由省经贸委根据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进展情况,确定下一年技术改造重点领域,并组织各地和有关部门申报;
  (二)各市、县经贸部门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原则和第六条的要求,组织本地区企业按通知要求准备相关申报材料;
  (三)各县(市、区,含经济强县)的项目(含省级以上开发区的项目)报所属各市经贸主管部门汇总,并由各市经贸主管部门初步筛选后报省经贸委;
  (四)省属企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由省级主管部门组织申报,并直接报送省经贸委。
  第八条 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确定
  (一)省经贸委根据上报材料,综合考虑行业和地区分布,提出初审意见,经征求省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后,确定初选名单;
  (二)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选择实行专家评审制度,对涉及重大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协调的项目,必须经过有关专家评审论证。由省经贸委建立技术改造项目咨询专家库,参加评审的专家根据专业在专家库中随机产生;
  (三)省经贸委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当年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并于一季度发文公布;
  (四)根据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进展情况,每年四季度前可进行适当调整。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调整要求,经当地经贸部门审核后报省经贸委审定,并发文公布。
  第三章 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九条 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承担企业应建立专门的项目领导班子,加强内部管理和协调。实行项目投资、质量、工期“三包干”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工程质量,按照合理工期达产达效并发挥效益。
  第十条 鼓励企业通过招投标确定国内外设备供货厂家及土建安装施工单位,企业原则上应在国内外设备招标完成并选择最佳供货方案后,向省经贸委申请办理进口设备免税和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确认手续。
  第十一条 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行合同管理制度。项目法人应与相关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采购等单位签订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第十二条 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行项目监理制度。项目法人应委托监理单位对项目的设计、施工、专用设备制造等进行监理。
  第十三条 建立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进度报告制度。项目承担企业应按要求定期向有关部门报送项目进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项目设计及主要设备选型变更、暂停施工、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当地经贸主管部门报告。逾期不报的,将取消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资格。
  第四章 项目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各级经贸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省重点技改项目的监督管理责任。省经贸委负责全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监督管理,各市、县(市、区)经贸主管部门配合省经贸委负责各自所辖区域范围内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经贸主管部门要建立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联系制度,落实建设条件,指导项目实施,跟踪项目进度,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评价制度。项目建成投产后,应及时进行竣工验收。项目承担单位应对设计、施工、设备采购、调试等建设过程中经验和教训,以及项目投产后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总结,报当地经贸主管部门,由当地经贸主管部门汇总上报省经贸委(省属企业直接报送省经贸委),省经贸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价,对组织合理、成效显著的项目进行宣传和表彰。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各市、县(市、区)经贸主管部门应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地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